「選舉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理財最大的秘密就是,「儲蓄率越高,就越容易財務自由」。此篇文章跟大家介紹儲蓄率與財務自由的關係
什麼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是指人們擁有足夠的財富,即使選擇不工作,但仍然能夠維持舒適的生活方式(當然你也可以繼續樂在工作或是換一個符合自己喜好與追求的工作而不需要太在意薪水)。常聽到的是使用4%法則,也就是當你存到年花費乘以25倍的資產後,就可以依靠投資組合每年提領4%並成功過上退休生活30年而資產還沒有花完;當然如果你想要提早退休又擔心自己活太久,那存到更高一點的資產我想是合理的(例如使用提領3.33%的策略,也就是存到年花費乘以30倍的資產),重要的是要可以放心的度過退休生活,我想你應該不會希望當自己退休的時候還必需為了金錢而煩惱甚至必需回去上班,這樣就失去了提早退休的意義。
提高儲蓄率的關鍵
儲蓄率 = 年儲蓄 / 年可支配所得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2021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090,554元,儲蓄275,112元,儲蓄率為25.23%;以公式來算就是275,112 / 1,090,554 * 100% = 25.23%。舉例來說:小明今年賺100萬元,花費75萬元,儲蓄25萬元,那小明的儲蓄率就等於25%,約略符合2021年的平均儲蓄率,如果我們想提高儲蓄率,從公式來看就有兩個關鍵:
1. 減少花費(增加儲蓄):通過削減不必要的開支,例如避免浪費食物、減少不必要的購物、取消不再使用的服務...等等,可以讓你省下很多錢。不過也要注意減少花費並不是要讓人變成一個吝嗇的人,而是讓自己過一個不浪費、簡單的生活。也推薦可以參考文章「金錢 = 生命能量,你的生命能量一小時值多少錢?」,在消費前可以算算自己需要耗費多少生命能量。
2. 增加收入:透過本業加薪或是兼職都能夠增加收入,主要取決於你自己的興趣與努力,2021年台灣年收入中位數為50.1萬,如果還沒有達到,建議可以優先朝增加收入的方向進行。
儲蓄率與財務自由的距離
2021年台灣年收入中位數為50.1萬,所以我們就假設退休後年花費50萬,要達到4%法則的25被年收入就為50萬*25=1,250萬。以前面所說的小明年收入為100萬元,在不同的儲蓄率底下可以在多少年後達到1,250萬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接下來我們就來試算一下年收入100萬不同儲蓄率在年化報酬率8%達成財務自由目標(1,250萬)需要幾年,達成更安心的30倍(1,500萬)又需要幾年,試算如下表:
簡單的分析一下,假如你現在是儲蓄率只有5%的準月光族,只要提高你的儲蓄率10%,就可以將你達成財務自由目標所需的39年提前為26年(提早13年達成),如果你再減少10%達到台灣的標準儲蓄率25%左右,就可再更進一步從需要26年提前為21年(再提早6年),接下來可以再往上提升到35%,就可再更進一步從需要21年提前為17年(再提早4年),TB聽過一位前輩分享「拿到薪水,50%存起來投資、50%才是可以花的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達到50%的儲蓄率,但是我們可以嘗試以50%為目標,每一年藉由減少花費、增加收入來提高自己的儲蓄率加以投資,就能更早達成我們的財務自由目標。
另外大家從上表其實可以發現,當你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目標25倍年花費的時候,距離30倍大概就只差了2年的距離,這就是複利的效果;當你的本金越大,每滾一次雪球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報酬,所以用心一點查看就會發現當儲蓄率越高,距離財務目標年份的差距卻越小,這其中就是因為不管怎麼樣資產都需要經過時間的複利累積才能看出效果,所以也不需要為了拼命提高儲蓄率而讓自己過得很痛苦,而是讓自己過一個不浪費、簡單的生活。
當然以TB上面所舉的是已經有百萬年薪收入的例子,那如果你現在的收入還沒達到這個水準,比如現在年收入是中位數50萬左右,且有20%的儲蓄率(年儲蓄10萬),那達成財務自由目標就需要31年,假如你將年收入由50萬提高到60萬,但是一樣只花費40萬元,那你一年就能儲蓄20萬元(儲蓄率33.3%),那達成財務自由目標所需的31年提前為23年(提早8年達成);或者有增加花費但是不要增加這麼多的花費,如果我們提高年收入到60萬元,但是花費增加為45萬元,那一年就能儲蓄15萬元(儲蓄率25%),那達成財務自由目標也能從所需的31年提前為26年(提早5年達成);當你了解這個概念就知道在提高收入的狀況下且不增加花費(或少量增加花費),對於達成財務自由目標絕對是有正向幫助,且也讓你達成財務自由目標之後的生活的花費也能夠降低下來,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被金錢所控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我的文章讓你有所收穫,請我喝杯咖啡吧!小小的支持,大大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