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指數化投資?【約翰伯格投資常識】閱讀心得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以無懈可擊的簡單算術鐵則深入市場運作之外,他將一般人難以看清的股市現象化繁為簡,轉化為如同巴菲特曾經提過的名言:「投資很單純,但不簡單」的基本常識。

約翰·伯格(John Bogle),即指數化投資的先驅和創始人,是一位對投資界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在1975年創立了Vanguard(先鋒集團),並推出了首個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這是一種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基金。伯格的理念簡單但深刻:大多數投資者無法持續打敗市場,與其追求超額收益,不如選擇與市場同步增長的方式。

指數化投資的核心在於通過持有一個市場指數中的所有或大部分成分股,以達到與該市場相同的表現。伯格堅信,這種被動投資方式不僅風險分散,而且能有效降低投資成本,最終使投資者受益更多。他的這些觀點成為了後來眾多投資者選擇指數化投資的重要依據。讓我們來看看為何要選擇指數化投資

延伸閱讀:為何選擇指數化投資?從個人經驗與心理層面分享

「投資大眾」寓言

在本書一開始,作者先說了一個叫做「投資大眾」的富裕家族,原本這個家族擁有了美國企業的全部股票,每個年度大家都可以取得公司賺取的盈餘以及股利,也就越來越富有,「投資大眾」家族參與了一場贏家賽局。後來開始有一些幫手出現,說服某些人可以透過交易賺取更多的報酬,並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也因為付出了這些成本造成整體資產下降,這時候他們又再聘請了更高明的專家協助,結果成本更高之下當然績效越來越差。

最後整個家族決定坐下來檢討,最後一位長老溫和地告訴大家,「你們支付給那家幫手、專家的錢,還有不必支付的高額稅金,其實都直接出自整體家族原本擁有的股利與盈餘。讓我們回歸原點,而且立刻處理。」 家族接受這位長老的建議,重新持有美國企業的所有股票,又回到最早的狀況;而這也正是指數型基金的作法。

專注於低成本

首先,大家要先認知到市場報酬就是指投資市場中所有投資人的平均報酬,但是要注意這是在扣除投資成本之前的情況,也因此一但加上交易手續費、管理費、換股的摩擦成本、稅金...etc,整體投資人賺取的報酬必定會少於市場報酬,這是單純而無庸置疑的投資現實。 也因此說:扣減成本之前,擊敗市場屬於零和賽局;扣減成本之後,擊敗市場成為輸家賽局。

這邊作者特別強調這是一個「簡單算數鐵則」,當你的成本越高,收益越少。這個道理很簡單,經理人拿得越多,投資人賺得越少。

這邊TB以前也寫過一篇文章【投資為何要追求低成本?2%的成本40年後讓你後悔莫及!】計算出每月投資5,000元, 當年化報酬率8% 40年總金額可達到1千6百萬;年化報酬率6% 40年總金額卻只剩下950萬,代表這2%的成本在40年後讓你流失了40%的總獲利(損失650萬元),這樣的損失還能說只是區區的2%嗎,讀者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選擇長期贏家

選擇近期績效最佳的基金是許多投資者常見的行為,但這種策略往往會導致失望。這主要是因為市場中存在均值回歸現象,即過去績效優異的基金在未來可能會表現平平或甚至下滑。研究顯示,高績效基金未來的表現未必能夠持續。 書中列舉了2001~2006年五等分位最高報酬的前20%,在2011~2016年有20%是最低報酬,而13%是合併/結束;2006~2011年五等分位最高報酬的前20%,在2011~2016年有27%是最低報酬,而10%是合併/結束。

根據多項研究,基金的歷史績效並不是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例如【S&P Dow Jones Indices 的研究】指出,根據2017年至2021年的數據, 在前一年度表現排名前25%的主動型股基金中,只有不到2%的基金在接下來五年中仍然保持在前25%的位置 。這表明,即使某基金在某一年表現優異,但其持續保持高績效的可能性極低。

這點可以看前幾年最火爆的木頭姐 ARKK ETF,在創下超高績效後,投資人捧著大筆資金湧入,後續的績效卻是嚴重落後,造成投資人出逃,這樣的歷史是一直重複發生

傳統指數型基金與市值型ETF

作者在書中以傳統指數型基金(TIF)來定義代表了整體股票市場,而非偏重於單一方面或是某種策略。以ETF來說就是所謂的市值型ETF,包含追蹤台灣前50大的0050、006208,追蹤美國整體市場的VTI,追蹤全球的VT、VWRD/VWRA。 當然作者也特別指出傳統指數型基金(TIF)最初的理論架構是奠定於長期投資,投資追蹤整體市場的指數型ETF絕對沒有問題,前提是避免進行短線交易。短線投機是輸家進行的賽局,長期投資才是經過時政的策略,大盤市場指數型基金非常適合執行這種策略。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不同的ETF,如試圖獲得更多報酬的因子ETF,作者同樣指出這些策略都為了超越股票市場報酬而設計出的被動策略,是否同創造穩定勝過大盤的績效相當困難,今天的致勝因子,往往成為導致明日失敗的因子,投資人如果略了均值回歸,往往鑄下大錯。 而台灣人最愛的高股息ETF 0056,也同樣在過去10年被證明報酬短少了 0050 一大截,但是為了股息還是一堆投資散戶持有,是否值得真的是需要各位讀者仔細思考。

結語

作者提出了幾個最重要的投資觀念:
●買進並持有(Buy & Hold)
●分散風險
●最低成本

在1993年出版的【伯格談共同基金】中,伯格建議投資者不需要持有非美國股票,其比重也不宜超過投資組合的20%。這主要是基於美國以美元計價,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快速,因此投資者不必承擔外匯風險。然而,在此書中,伯格也提到,當前涵蓋全球的投資組合建議比例應為33%債券指數型基金、33%美國股票指數型基金、33%非美國股票指數型基金。儘管美國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內展現了相對優勢,但非美國股票的表現可能在未來有所改善,這點需要各位讀者自行思考並做出判斷。

TB則採用了分散至全球市場的英股指數型ETF VWRD/VWRA,讓全球的投資者來決定資產配置的比重。若美國在未來持續領先,VWRD/VWRA中美國的佔比自然會提高;反之,若非美國市場表現更佳,則美國的佔比將會下降。這種不臆測個別國家或區域未來表現的策略,在TB看來,是最能夠保持長期持有、實現財務目標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我的文章讓你有所收穫,請我喝杯咖啡吧!小小的支持,大大的感謝

熱門文章